从一个跨领域合作的教学团队,到一套成熟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从一间法律援助工作站,到21个校企合作基地。法学院融合式法学实践教学团队,正用自己的方式,推陈出新,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新路。近日,记者专访该团队,解码其育人智慧。

团队核心成员:(从左至右:胡俊、王莉、王广辉、周萍、王幸哲、马彬)
组建“跨界团队”:筑实践性教学体系
“2017年我到武汉学院时,还没有法学院,当时叫法律系。”团队负责人、法学院院长王广辉回忆道。武汉是全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大咖云集。王广辉就想着,学校若想在法学教育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走差异化的特色路线。
应用型人才是武汉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应用型法治人才的培养?王广辉认识到,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找到突破口。2019年,恰逢学校机构优化调整,法律系升格为法学院。担任院长的王广辉找来副院长周萍,谈了自己关于学院发展的规划,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即决定推行教学改革,走融合式法学实践教学的道路。
吸纳“双师型”教师和实务专家、修订人培方案、跑法院谈实习基地建设......为了建立成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能够真正胜任法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王广辉和周萍不辞辛苦、亲力亲为,推动形成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实务专家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又带领团队成员一同努力,构建“243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即: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第二课堂为抓手、德法兼修为目标,构建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基地;“课堂认知、模拟实验(训)、社会认知、实务训练”四个实践平台;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综合实战训练能力进阶三层次的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
“这套体系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而这也正是一名高素质法务工作者应具备的。”老师们上课采用“卷宗教学法”,用自身经办的真实卷宗作为教学资料,在理论教学环节便将学生带入真实情境,建立法律理论知识与真实案件之间的关联;学生还会接受分阶段、渐进式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从大一开始便在每学期暑假进行认知实习,大二大三进行专业实践,直到大四参加毕业实习;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上,老师会提前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学生的不同特质合理分组,在案件角色和组织者角色上均实行角色轮换制;开设法律谈判等实训课程,建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实验教学中心。
告别“纸上谈兵”:育应用型法治人才
“武汉学院培养的学生真不错!”8月初,周萍收到了来自实习基地负责人的好评与肯定,对方甚至主动提出,希望与法学院在实践教学领域建立深入合作。原来,法学院于今年暑假选派两名2023级法律事务专业学生,赴江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实习,承担书记员工作。面对案卷分析整理、文书制作、协助多方沟通等一系列法律实务工作,两名学生快速适应、熟练上手,最终以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仲裁院同事及领导的一致认可。
别看现在武汉学院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很“吃香”,其实一开始团队提出“大一进入实务单位认知实习”的设想时,质疑声此起彼伏。“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都没完全入门”、“这么早实习,能干什么”......
“那段时间,团队压力很大,在实习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分歧。”周萍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不少老师认为,不必劳心费力组织学生奔赴实习基地,借助现有的软件平台进行模拟实习即可。但王广辉和周萍却态度坚决,认为“实战才是硬道理”,必须让学生们走进有关实务部门,深入真实工作场景,认识国情、民情和法情。
“到了法院才知道,现实中的法院和法官,跟书本或影视剧里的完全不一样”、“在律所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能力对于一名法务工作者的重要性”、“实习后孩子改变太大了,目标更明确了”、“武汉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比有些院校的研究生都强”.......经过一年的尝试和实践后,从学生到家长、再到实习单位,都觉得“大一提早实习”很有必要。
关于融合式实践教学的另一项有益尝试便是成立武汉法律援助中心武汉学院工作站。周萍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者,她说自己当时常思索一个问题——“用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案源从哪来?”带着这一疑问,周萍开始调研武汉本地法律服务资源市场。调研过程中,她发现法律援助中心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因此萌生了“校地合作” 的想法 —— 若能在学校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既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办案场景,又能为实践教学提供稳定案源。
为了促成合作,王广辉、周萍带领团队成员多次去司法局,沟通合作细节,上交详细报告,现场勘查场地,最终推动工作站于2020年12月底正式挂牌成立。工作站成立至今,已成功为38个案件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学生参与接访接待当事人8000余人次,办案质量广获好评。
早在2023年,团队构建的“融合式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便已获得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但他们前行的脚步从未放慢——正尝试将人工智能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法学教育。他们心底的教育初心始终滚烫——让每一个从武汉学院法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能在法律行业站稳脚跟,成为“懂法、用法、敬法” 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