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丹桂杯”新生“我的求学梦”写作大赛佳作选登
我的“回”家之路——在武汉学院的第二次绽放
会计学2307 张宇凡
2025年秋,我再次站在武汉学院的校门前。丹桂的芬芳依旧,梧桐的绿荫如昨,这一次,我却以全新的身份“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从专科生到本科生,不只是身份的转换,更是一段关于成长、关于坚持、关于蜕变的旅程。三年前那个因高考失利而小心翼翼走进这里的少年不会想到,这座校园将成为他实现人生“逆袭”的舞台。
2019年,我怀揣梦想考入家乡的高中,却因未能适应高中学习的节奏与难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于是在2022年九月份,我走进了武汉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科课堂。
然而,高考的遗憾没有让我消沉。作为一个天性外向的“e人”,我很快调整好心态,在入学之初就立下明确目标:一定要专升本,还要考研!课堂上,我不再像高中时那样被动等待知识灌输,而是主动跟随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每一处笔记;课后,我会系统梳理知识点,复习巩固。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我的专业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
真正的考验来自2024年的专升本备考。那段日子,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校园时,我已早早的来到图书馆学习;深夜宿舍熄灯前,我总要在脑海中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面对难懂的知识点,我整理出厚厚的错题本,反复钻研直到完全掌握。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那些与难题较劲的时光,都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
如果说个人的努力是成长的基石,那么良师益友的陪伴就是助推我前行的温暖力量。
我很庆幸,在武汉学院遇到了三个志同道合的室友,其中就有改变我大学生活的班长陈力科。是他带我走出舒适区,一起参加支教活动,在奉献中体会价值;一起征战商科大赛,在竞技中提升专业能力;一起投身腾讯文档协同杯场景应用大赛,在合作中碰撞思维火花。
最让我感动的是备考专升本的那段岁月,我们四个人相互督促、彼此鼓励,每天相约图书馆,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肩作战。记得备考前两个月的那次聚餐,我们举杯相约“本科再见”,还用镜头记录下备考的点点滴滴。如今翻看那些照片,依然会被当时的坚持与温情所打动。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四个人不仅全部成功升本,还幸运地继续在同一个专业学习。虽然现在不在同一个班级,但这份并肩作战的情谊,将永远铭刻在心。
在大学这片沃土上,老师的悉心指导也必不可少,他们如同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记得在我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周磊和王文薏老师陪我一遍遍修改稿子,帮我分析优势劣势,为我规划发展方向。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不仅成功闯入校赛,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清晰的人生目标。从一名普通学生到共青团员,再到如今本科阶段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的信任与鼓励。
大学生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锻炼和人格的完善。专科三年里,我担任班级组织委员,为了让每次班级活动都能真正打动同学,我会提前征集大家的意见,精心策划每一场主题班会和专业知识分享会。从场地布置到流程安排,我都亲力亲为。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学有效沟通。
进入本科阶段后,凭借着在专科期间打下的扎实专业基础,我成功当选学习委员。这个职位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希望通过这个身份,既能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也能帮助更多同学在学习上取得突破。
如今,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里,感受着既熟悉又新鲜的氛围,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本科两年,我要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争取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继续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正在努力的学
弟学妹:起点不能决定终点,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握每一个当下。武汉学院这片沃土,既见证过我跌倒时的失落,也见证了我重新站起时的坚韧。从专科到本科,看似只是教学楼的变化,实则是视野的开拓、境界的提升。
记得在职业规划大赛的演讲稿中,我写过这样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武汉学院的这些日子里,是老师们的悉心教导点燃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是朋友们的陪伴支持点燃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是每一次的突破自我点燃了我对未来的期待。
站在本科生活的新起点,我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带着在武汉学院收获的知识、能力和那份永不言弃的精神,我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关于“回家”、关于成长、关于第二次绽放的故事。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在武汉学院的怀抱里,我准备好了开启新的征程,书写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