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边疆到江汉平原,从211大学讲台到民办高校课堂,她带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经验在武汉学院继续深耕。作为武汉学院法学院专注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的教师,吕丝不仅用心科研破解社会难题,更以真心温暖学生成长——她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成果有效反哺教学,使其主讲的课程入选2024-2025年度全校“一师一优课”优秀教师示范课,2024年秋季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更跻身法学院前10%。这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好学者”与“好老师”双重担当的教师,已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科研攻坚:解锁乡村振兴的法学密码
2025年3月,吕丝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宅基地‘三权分置’问题研究”正式结项,这份凝结五年心血的研究成果,源于她对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相关改革方向,吕丝聚焦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这一关键切口,从民商法视角展开研究。
为获取一手资料,她带领团队深入全国多个试点地区调研,足迹覆盖湖北宜城、沙洋、大冶、恩施及新疆伊宁、广东等地,走访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和村庄,详细记录试点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到乡村去,到基层去了。他们发现自己对这里有贡献,也会得到成就感。所以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年轻人在农村也是大有作为的。”谈及调研中乡村的蓬勃变化让她倍感振奋,昔日毫无生气的农村变身乡村旅游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有了年轻干部扎根基层。这些鲜活案例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更成为她日后教学中的生动素材,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现实土壤,反哺教学。
深耕教学:从知识灌输到思维点燃
“哪怕教了十年,每节课前我仍会像第一次上讲台一样精心准备,永葆热情。”这是吕丝坚守的教学信条,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每学期上课前都会重新检查ppt,准备讲义。作为2024年秋季课堂教学质量排名前10%的获得者,她主讲的课程入选全校“一师一优课”示范课,秘诀在于“深耕内容,创新方法,贴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吕丝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课前巩固-课中研究-课后拔高”的完整闭环。每节课前她通过提问梳理上节课重点;课中以真实案例引出法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她通过课堂练习问卷及时掌握学情,再给同学们布置思考题拓展思维。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条文,法律一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在讲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时,她展示调研实拍的村庄挂牌照片,引导学生辨析其与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差异。分析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时,她结合未成年人纹身的案例,既传授了法律知识,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让枯燥的法条融入实际变得鲜活可感。
暖心育人:对学生的引导从课堂延伸到食堂
2023年10月,从新疆大学转入武汉学院后,吕丝迅速适应武汉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将全部热忱投入到本科教学中。相较于公办高校侧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这里与学生的紧密互动让她倍感充实。
初到武汉学院时,国际经贸规则2301、2302班学生早自习后主动留堂预习的场景,让她记忆犹新;有的学生结课后仍坚持旁听课程,有学生主动分享农村调研见闻,这些点滴互动让她感到欣慰和在教育教学当中的成就感。
如今,她与学生们的互动早已超越课堂界限。“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说,你们有什么学业上的,包括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跟老师讲。”她经常会选择中午在食堂与学生一起吃饭,边吃边聊他们的困惑:“包括要不要考研,考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或者先准备法考还是先准备考研等等。”(通讯员:刘诗宇)
新闻链接:https://hubei.eol.cn/hubgd/202511/t20251110_26995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