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酷暑高温。武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0余名思政课教师奔赴屈原故里宜昌市秭归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深度学习调研活动,将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
7月16日研学团队走进学校对口帮扶的九畹溪镇槐树坪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王照以“五年蝶变”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武汉学院帮扶以来槐树坪村的显著变化: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村民收入逐年增长。驻村工作队队员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党建引领、教育帮扶、消费助农等生动案例。

王照深情回顾道,在艰苦条件下,驻村队员们始终恪守责任担当、弘扬奉献精神,在各类考核与自然灾害应对中积极作为。工作队累计开展入户慰问154次,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慰问金5万余元,助推消费帮扶资金超60万元,行程达1200余公里,紧密联系149户352名困难群众,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王照说,在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方面,驻村工作队着力推动农作物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两子一蜜”(橙子、李子和蜂蜜)特色产业;2023年启动实施的水池修建及饮水管道铺设工程,有效解决了125户45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道路条件也得到显著提升。他特别提到,武汉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等校领导多次亲临村庄指导工作,关心乡村振兴及村民生活问题,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舒先林教授在座谈中指出,此次实地研学,不仅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伟力。全体教师应以此次深度调研为基础,用心感悟槐树坪村在党建引领下的发展脉动;将槐树坪村的鲜活见闻和深刻感悟融入课堂教学,努力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准,帮助学生切实理解乡村振兴背后的社会发展深意,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他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槐树坪村思政实践基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产出更多成果。(通讯员:蔡琴彭军)
新闻链接:https://hubei.eol.cn/hubgd/202507/t20250720_26820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