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外国语学院教师杨茜在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文科组三等奖。在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她以敏锐的教育嗅觉和深厚的育人情怀,积极投身AI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她以技术为翼、以课堂为舟,在学院“数智化转型”战略指引下,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育人为本的教学之路。

从“怕AI”到“爱AI”:一场与技术的温暖和解
“技术从来不是教育的对手,而是盟友。”杨茜老师这样形容她与AI教学的结缘。在学院“两每”工程推动下,她主动学习多种AI教学工具,完成了从“怕AI”到“爱AI”、从“会用AI”到“善用AI”的转变。她始终坚信:“AI可以批改作文,但改不动教师的初心;可以生成教案,但生不成教育的温度。教师的温度,是任何算法都不可替代的。”杨老师说道:“我们不必懂编程,只需学会运用AI工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让教学焕发新活力。”
以数智重塑课堂:让教学更精准,让学习更自主
在她的大学英语课堂上,AI不再是遥远的技术概念,而是真正融入了教与学的血脉。通过智能备课平台,她能够快速生成分层阅读材料、设计个性化训练任务;借助语音识别与实时反馈系统,学生得以在课内外获得精准的口语训练和写作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她引入“豆包”等AI工具进行期末口语测试,但始终坚持AI只是辅助工具,同时明确要求学生“You can never claim other’s work as your own”。更让她欣慰的是,学生们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利用AI工具开展自主听力训练、作文润色、甚至模拟真实语境下的跨文化对话。借助大数据分析,她实现了对每个学生学习进度的精准把握。她的课堂不再是“一刀切”的传统模式,而是变成了“一生一策”的智慧课堂。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公共外语课部的智慧共生
在学院“七位一体”培训体系的支持下,杨茜老师将2024年在暑期赴新加坡的所学所悟与课部同事分享,共同成长。通过集体备课、工作坊研讨和教学观摩,他们形成了紧密的数智化教学共同体。“独行快,众行远。”杨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正如《学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团队的支持下,她积极参加寒暑假AI专题培训、和各类教学竞赛,屡获佳绩。公共外语课部这个充满活力的集体,让她在数智化教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以育人为本:用技术点亮成长,以爱心守护梦想
在杨茜老师看来,教育的本质,始终是“人”。“我常常思考:如果坐在教室里的是我的孩子,我会希望老师怎样帮助他们通过四六级考试?”这份将心比心的责任感,推动着她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她以“因材施教”为准则,在指导学生使用AI工具时特别注重学术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在AI辅助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她常常在课后仔细分析AI提供的学习数据,只为更懂每一个孩子的困惑与进步;她会因为学生一段通过“豆包”反复练习后终于流畅的口语展示而欣慰不已;也会耐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AI作文润色工具,强调“借鉴而非抄袭”的原则。

“AI不只是工具,它是我延伸出去的耳朵和眼睛,帮我更细致地倾听、更准确地看见。AI帮助我们看清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但最终点亮他们的,仍然是教师注视他们的目光。”杨茜清晰地记得,曾经一位内向的学生,通过与AI数字人的多次对话练习,终于鼓起勇气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那一刻,学生眼里有光,而杨老师心里,满是感动。这正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智慧。
在她充满信任与鼓励的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正确使用AI工具进行自主听力训练、作文修改和四级模考,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近一次四级考试中,她所带班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500分以上高分段达10人次,四级通过率大幅提高,审计学2401和2402班单次通过率高达72%,法学2403和2404单次通过30人次。“但这些数字远不及学生的转变让我自豪,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必定是热爱生活的,热爱生活的孩子一定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这才是技术的终极目标。”杨茜说。
数智为翼,飞向教育新未来
面对未来,杨茜老师充满信心。她将继续探索AI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在外国语学院,以杨茜为代表的老师们集体努力,推动学院考研升学率突破10%,2023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提升4个百分点,彰显数智化教学对学生深层次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