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休息、出游的黄金时间,而通识教育课部体育系老师黄正喜,却把2025年的暑假过成了“连轴转”的奋斗季。这个“无休”盛夏,他从新加坡的高校课堂到云南的田径训练场,从黄石的赛事裁判席到宜昌的马拉松赛道,再到深圳的学生实践基地,他的暑假轨迹跨越国内国外、山河湖海,每一站都藏着他对教学的较真、对专业的坚守,还有对学生的牵挂。
新加坡研修:探索AI赋能教学
今年暑假一开始,黄正喜就随学校暑期教师交流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在当地高校的课堂上,他紧盯AI技术如何重塑教学场景 ——从改变学生培养方式,到重构教师教学逻辑,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认真记录、反复思考。
研修结束后,他写下“新加坡行:民办高校教师在AI环境下的教学认知”总结,字里行间满是对教育未来的洞察:“AI 不是要替代教师,而是要赋能教育”。他深知,作为武汉学院这样的民办高校教师,不能困在“知识搬运工”的旧角色里,必须向“思维架构师”转型,才能帮学校在时代浪潮中办出特色、站稳脚跟。就连在新加坡的酒店里,他也没浪费片刻时间,趁着休息提交了参加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体系暑期学校”的申请资料——对他而言,每一次学习都是为更好地服务教学 “充电”。

曲靖参训:精研赛道丈量学问
从新加坡回来,黄正喜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云南曲靖——这次是参加公路赛和竞走D级丈量员的继续教育。别小瞧这个“D 级丈量员”,全国也就75个人有这资格,要参加中国田径协会的集中培训,通过理论考试、实地操作、实习考核好几关才能拿到证。
培训课上,他听得很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有人问他:“不就是量个赛道吗?差不多就行呗。”他立马摇头:“差一点都不行!马拉松赛道差一米,选手的成绩就不算数,几千人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这份“较真” 很快就派上了用场。8月20日,他顶着宜昌兴山的烈日,第一次以D级丈量员的身份,给昭君原野半程马拉松量赛道。21.0975公里的距离,他推着丈量车一步一步走,每到一个标记点就停下来核对数据,汗水湿透了衣服也顾不上擦。“这赛道关系到选手的成绩能不能进全国数据库,一点错都不能出。” 他说,那天量完,腿都酸得打颤,但心里踏实 ,没辜负D级丈量员这一身份。

黄石执裁:投身国家级田径盛会
8月上旬,全国第23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黄石开赛,490所高校的4000名运动员齐聚赛场。黄正喜作为裁判,从早到晚泡在赛场,记录成绩、核对数据、维持秩序,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这是他执裁过的强度最大的比赛,但忙完后,他却有点遗憾:“要是能带着咱们武汉学院的学生来就好了,让他们跟全国的高手比一比,哪怕输了也能学不少东西。”回来后他跟同事说:“以后得多给学生争取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深圳交流:护航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8 月下旬,黄正喜老师本来该在武汉体育学院参加 “体育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体系”的暑期培训。这个培训,他从1100个报名者里“杀出重围”,成了200名学员之一,早就盼着能提升一下科研能力。
可就在培训快结束时,他收到消息:深圳万航有20多个武汉学院的学生在那儿做暑期实践,26号就结束了。一边是难得的科研课,一边是惦记的学生,他没犹豫多久,就收拾行李往深圳赶:“科研能补,学生的实践情况不能等,我得去看看他们能不能学到东西。”
到了深圳万航基地,他先跟学生聊了一下午,听他们说实践里的趣事和难题,还去看了学生们操作帆船的样子。之后,他又拉着基地负责人聊了2个多小时,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到待人接物,啥都问。万航的老总李小桓听说他来了,特意从市区赶过来,俩人又聊了3个小时,把合作了三年的小帆船教练员培养体系捋了一遍。

“没白来!” 离开深圳时,黄正喜老师说。原来,深圳万航不只是实习基地,还是《帆船运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实践地,他们正想着把这门课打造成国家级一流课程。“学生在这儿能学到真本事,学校能办出特色,企业能找到好人才,这三方共赢的事儿,得好好做下去。”
这个夏天,黄正喜老师没去网红景点打卡,没在家舒舒服服吹空调,却把日子过得无比充实。他的暑假“无休”,是为了让课堂更生动、让专业更扎实、让学生更有奔头 —— 这就是他最朴素的心愿,也是最动人的坚守。